立(li)德樹人 德技兼(jian)修 強基固(gu)本
奮力譜(pu)寫交通強國(guo)建設職業(ye)教育新篇(pian)章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加快交通強國寧夏篇建設之年,也是寧夏交通學校建校60周年大慶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學校將緊緊圍繞交通運輸(shu)發(fa)展(zhan)的大局,緊扣立德樹(shu)人(ren)根本任(ren)務(wu),強(qiang)基固本,不斷(duan)完善德技兼(jian)修、工學結合育人(ren)機制,為寧(ning)夏區域(yu)經濟發(fa)展(zhan)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保障(zhang)。
一、2019年工作回顧
過(guo)去一年(nian),學(xue)校以習近平新時(shi)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wei)指導,認真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全(quan)國教育大會精(jing)神,全(quan)面落(luo)實交通(tong)運輸廳、教育廳、人力(li)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決策部署,以立(li)德樹(shu)人為(wei)根本,牢(lao)固樹(shu)立(li)新發展理念,開拓(tuo)奮進、改革創新,全(quan)面完成了(le)年(nian)度各項工作任務。
(一)扎實推進政(zheng)治巡察問(wen)題整(zheng)改(gai)。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壓(ya)實責任,真抓實改。及時成(cheng)立了(le)整改領導小(xiao)組,統籌推進,強化整改責任落實。針對政治巡察指出的6個方面25項38個突出問題,對標對表制定了83項整改措施,扎實推進整改。二是加強制度建設,制定完善黨委工作議事規則、“三重一大”決策、校務會議制度等11項制度,嚴肅黨內生活,提高民主化、科學化管理能力。三是積極回(hui)應群眾關切。從(cong)關系(xi)職工切(qie)身利益的小事(shi)入手(shou),集中(zhong)開(kai)展科(ke)室調研,征求意見建議100余條,分類安排落實39項重點任務,切實解決職工身邊的問題。
(二)努(nu)力構建(jian)以德(de)為先育(yu)人格(ge)局(ju)。一是把正確(que)的政(zheng)(zheng)治(zhi)方向、價值導向貫穿于辦學治(zhi)校、教書育人全(quan)過(guo)程,努力提升教師(shi)思想(xiang)政(zheng)(zheng)治(zhi)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教務科(ke)印發“師德師風(feng)宣(xuan)傳手冊”300冊,組織師德師風專題培訓320人次。二是開展黨員聯系班級活動,進班級宣傳黨的政策。學生科選派了10名師生參加天鵝湖社區“唱響紅色旋(xuan)律(lv)、心(xin)隨(sui)祖國騰(teng)飛”主題活動,師生同受教育。三是基礎課科建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4個教學模塊,開設《中國(guo)文化概論》《中國(guo)近現(xian)代史綱要》課(ke)程,幫助青年學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四是大力開展法制教育。開展講座6場次,主題班會10次,增強學生遵紀守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五是通(tong)過快閃、國旗下(xia)演講、征文、合唱比(bi)賽(sai)、非遺(yi)展示、網上拉歌、志愿服務、參加自治區學生運動會、軍事訓練營、漢字書寫(xie)比賽(sai)等活動,將德育(yu)教育(yu)與(yu)養成教育(yu)融(rong)合貫通,將立(li)德樹(shu)人、德技(ji)兼修、協調發展教育目標(biao)落到實(shi)處。
(三)多(duo)舉措提升教(jiao)育教(jiao)學(xue)質量(liang)。一是以(yi)競賽為抓手,不斷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檢驗教學質量。開展校內學生技能大賽,承辦6個項目自治區級技能競賽,組織參加國家、自治區各級各類學生技能競賽。獲得國家級技能大賽獎項3個,自治區級獎項36個。二是各專業科組織師生120人次,赴賀蘭電商園區、浪潮寧夏云計算中心、京藏高速公路改擴建2標段施工現場等生產一線開展實踐教學,引導(dao)學(xue)(xue)生求真(zhen)(zhen)學(xue)(xue)問、練(lian)真(zhen)(zhen)本領,學(xue)(xue)以致(zhi)用。三是加強職業教育區域合作。教務科牽頭組織與廈門信息學校、京津冀滬寧晉川交通職教集團聯盟開展交流,師生互訪35人次;開展聯盟夏冬令營,選派國賽選手11人赴兄弟院校賽前集訓。四是爭取各級項目資金3550萬元,實施了互聯網+教育、特色專業建設、產教融合實訓中心等一批建設項目。在做好常規教學實訓的同時,突出辦學特色。
(四)著力推動教育教學(xue)改(gai)革(ge)。一(yi)是(shi)培訓中(zhong)心、教務科積極開展“1+x”教學改革試點,完成了44名學生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初步建立職業教育“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職教評價體系,為拓展學生就業創業本領鋪路搭橋。二是招生就業辦公室積極推動與寧夏建筑職(zhi)業技術(shu)學院(yuan)等區內高職(zhi)院(yuan)校辦(ban)學合作,開展“五(wu)年一貫制”貫通教育,開拓學生學歷提升、技能提高途徑,搭建中高職銜接立交橋。三是與寧夏交投工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建立企業專家庫,安排行業專家8人開展兼課、講座16次。以路橋專業科為主體,與寧夏公路勘測設計院達成協議,共同建設甲級公路檢測試驗室;汽車專業科與企業合作成立了薩塔(SATA)噴涂應用培訓學校、實施“巴斯夫汽車維修涂裝職業教育項目”。四是緊貼行業服務社會。培訓(xun)中(zhong)心牽頭完成汽車駕駛員、機動車駕駛教練員、汽車維修工、公路養護工、機動車檢測維修、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等7項行業培訓鑒定、職業等級認定、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共計3835人次。
(五)起步構建學校“互聯網+職業教育”。一是與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開展網絡教育合作,覆射區內各縣職教中心的教育網絡,互聯互通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二是路橋專業科建成公路CAD、公路勘測設計、軟件BIM三維建模基礎、3DMAX初級入門教程等9門校內網絡課程。三是積極創建自治區毒品預防特色學校。學生科、辦公室運用“互聯網+禁毒教育”創新預防教育新模式,接待區內外各類觀摩10余次,為銀川市創建全國禁毒示范城市、文明城市做出了貢獻。
(六)持續(xu)推(tui)動(dong)教(jiao)師隊(dui)伍建設和教(jiao)師個人發展(zhan)。一是(shi)編制《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落實校領導聽課評課制度,全年聽課25人次,參加評課、教學研討和專題講座6人次。二是組(zu)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jiao)師職(zhi)業能力競賽,獲三等獎4個。舉辦公開課8次,構建高效、精品課堂。三是各專業科為6位青年教師安排有經驗的教師做導師,以老帶新。開展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53人次,教師綜合能力集中培訓200人次,為青年教師發展指路引航。四是安排參加國家級、自治區級骨干教師培訓19人次。召開專題教學研討會2次、班主任經驗交流會5次。教師整體能力水平穩步提升。五是(shi)先后派出10名教師到銀昆高速勘測工地、汽車4S店、九鼎物流科技、飛星快遞掛職鍛煉,在生產崗位培養雙師型教師。
(七(qi))加強日常管理,不(bu)斷(duan)夯實校園(yuan)安全根(gen)基。一(yi)是成立安全生產委員會(hui),建立“預防(fang)為主、事前控制、防(fang)控結合、責任到(dao)人”的防(fang)控體系。制定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10項制度措施,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二是(shi)后勤管理科(ke)加(jia)強對物業、餐飲服(fu)務公司及浴室、超市的監管,堅持每(mei)日巡視和24小時值班制度,設置應急避難場所,明確應急供水點,安全基礎工作進一步加強。三是嚴格貫徹落實《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十個必須》,自籌資金99.18萬元,實施餐廳廚房集中改造。四是投入資金105萬元,下達整改通知書7份,治理安全隱患19處。五是持(chi)續推(tui)進掃黑除(chu)惡專項斗爭。從校(xiao)園(yuan)欺凌、校(xiao)園(yuan)貸、電信(xin)詐(zha)騙三個重點方(fang)面(mian)入(ru)手,摸排核實確定3條疑似涉黑涉惡線索,1條行業亂象,1條涉嫌電信詐騙案件,完成問題線索“起底清零”。
(八)多措并(bing)舉促(cu)招生保就業。一是創新方式手段,穩定辦學規模。聯動學校網站、微信公眾平臺、招生專刊刊登招生信息,拓展微信朋友圈定向廣告投放新的宣傳方式。組成6個宣傳小組,面向社會進行招生宣傳。2019年招收新生1067名。二是參加職業院校和企業人才供需對接會,與10家企業達成意向合作,未來三年面向我校學生提供崗位270個。會同銀川市興慶區勞動就業局,邀請67家企業舉辦頂崗實習雙選會。安排頂崗實習學生514名,一次就業率100%,專業對口率97%。三是有效發揮獎學助學激勵機制的作用。核定國家助學金、建檔立卡共受助1570人次,發放資助145.3萬元,助力教育扶貧。申報4名同學獲國家獎學金,1名同學獲“技能雛鷹”獎學金。獎勵594人次共計10.52萬元校級獎學金,砥礪學子學技能、學做人。
(九)以政(zheng)治建設為(wei)統領,全面推進黨的建設。一是 “不忘(wang)初心(xin)、牢記(ji)使(shi)命(ming)”主題教育(yu)走深走實。通過專題學(xue)(xue)習、個人自學(xue)(xue)、專家輔導(dao)、講黨課、觀(guan)看紅色教育(yu)片等方式(shi),組織(zhi)黨員干部(bu)讀原著學(xue)(xue)原文悟原理,時刻牢記(ji)“為誰培養(yang)人、培養(yang)什么人、怎(zen)樣(yang)培養(yang)人”的時代使(shi)命(ming)。組織(zhi)黨員參(can)觀(guan)閩寧鎮脫貧攻堅教育(yu)基地,接受紅色基因傳承教育(yu);舉行(xing)王富國同志(zhi)等(deng)先(xian)進事(shi)跡報告會(hui),用典型事(shi)跡激勵(li)“守初心、擔使命”。查擺突出問題21條,完成整改56項。二是強化正面引導,加強意識形態工作。認真落實學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簽訂意識形態工作責任書,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主動權。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活動,使黨的創新理論成果進校園。三是推進“三強九嚴”工程,著力提升黨建水平。深入學習宣傳貫徹《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認真落實基層黨組織星級考核評定、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以科室為單位,重新調整和設置黨支部,完成了支部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認真組織開展“互觀互檢”“三會一課”“1+4+X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提升黨建工作質量。開展了“扛起共產黨人的責任”主題公諾,“學習先進典型、弘揚榜樣精神”“不忘初心勇擔當、牢記使命共奮進”等主題黨日活動,不斷夯實黨建基礎,確保黨建工作提質增效。四是圍繞“著力修復凈化政治生態、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進行專題研討,先后開展“我為修復政治生態做什么”“我為修復政治生態做了什么” 主題黨日活動,深刻反思腐敗案件教訓,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和政治規矩。積極配合自治區黨委第五巡視組對交通運輸廳巡視工作,完成移交立巡立改問題整改23項。
(十)黨風廉(lian)政(zheng)主體責任進一步靠(kao)實(shi)。一是深入持久推進“廉政文化進校園”。在課堂教學、社團活動、道德講堂中融入廉潔教育,培養學生尊敬廉潔人物、崇尚廉潔行為的情感。二是組織開展第十七個“廉政警示教育月”、警示教育、“六廉”活動等。通過遵章守紀專題教育、正反典型教育、查擺廉政風險防范點、開展“防風險、促廉潔,振精神、強擔當”主題黨日活動,組織觀看警示教育(yu)片《路蠧(du)之(zhi)覆》等,提高了黨員黨性修養、底線思維。三是深化責任落實,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結合崗位職責和工作實際,逐級簽訂黨建目標管理責任書、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切實落實“一崗雙責”。組織開展黨紀黨規、法律法規學習,大力倡導學思踐悟,強化黨性鍛煉,筑牢拒腐防變防線。四是用制度防控風險,梳理廉政風險點46個,制定完善“三個清單”225份,制定防控措施50個,努力實現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以(yi)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推(tui)動業務工作不斷取(qu)得(de)新成效。
過去的一年,我們在破解難題、應對挑戰中逆勢而上,在補短板、強弱項中實現新發展。但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與學校發展需求和上級期望仍有差距。一是黨建工(gong)作與業務工(gong)作結合不(bu)(bu)足,黨建基礎知識(shi)學習不(bu)(bu)足,不(bu)(bu)懂(dong)干、不(bu)(bu)會(hui)干的(de)現象不(bu)(bu)同程度存(cun)在。二是全面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gai)革(ge)實施(shi)方案》差距較(jiao)大,推進舉措不多。三是思政教師隊伍建設還需加強,思政課程及課程思政建設還需再下功夫。四是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與新發展理念要求存在距離。在實踐中提升學生技能、雙師型教師能力水平仍處于低層次運行之中。五是制度建設還不完善。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加強研判,找準根源,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0年工作目標
《交通強(qiang)國建設綱要(yao)》將交(jiao)通建設(she)提升至(zhi)國家戰略,對教育行業的(de)產業先導作用也有明(ming)確要求和指(zhi)引(yin)。全區交通(tong)工作(zuo)、教育工作(zuo)會議吹(chui)響了我區建(jian)設(she)(she)交通(tong)強(qiang)國的(de)沖鋒號,學校作(zuo)為行(xing)業職業教育實施者,在譜寫(xie)交通(tong)強(qiang)國寧(ning)夏篇、教育強(qiang)國寧(ning)夏篇的(de)歷史進程中,探索建(jian)設(she)(she)行(xing)業特(te)色(se)鮮(xian)明、適應自治區交通(tong)發展(zhan)需要的(de)現代(dai)職業教育體系(xi),努力培養造就素(su)質優(you)良的(de)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lao)動(dong)者大軍責(ze)無旁貸(dai)。
2020年(nian)總(zong)體(ti)工(gong)作(zuo)要(yao)求(qiu)是:以習(xi)近(jin)平(ping)新時代中國特色(se)社會主義思(si)想為引(yin)領(ling),深入貫(guan)徹(che)黨(dang)的(de)(de)十(shi)九大和十(shi)九屆(jie)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xi)近(jin)平(ping)總書記(ji)關于教育的(de)(de)重(zhong)要論述,全面貫(guan)徹(che)黨(dang)的(de)(de)教育方(fang)針,加強黨(dang)的(de)(de)領(ling)導。依(yi)照《國家(jia)職業教育改革(ge)實(shi)施(shi)方案》要求部(bu)署,以產教融合發展為重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德技并修、工學結合、三全育人機制改革,謀劃構思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先行先試,通過3-5年時間建立完善校內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摸索建立與產業需求、職業標準(zhun)、生(sheng)產過(guo)程(cheng)對接(jie)的專業教學標準(zhun)、課程(cheng)標準(zhun)、頂(ding)崗(gang)實習標準(zhun),初步建立校級畢業生(sheng)質量標準(zhun),不斷(duan)提高人才(cai)培(pei)養質量。
2020年主要預期目標為(wei):一是(shi)初步建立校內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推進“1+X”證書項目的推廣,建設校級課程標準和教學質量評價標準。二是與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深化產教融合。開展“同時具備專業教學能力與專業崗位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培養。三是與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學院校校合作落地實施。四是推進體育場看臺、美麗校園、交通運輸職業技能實訓中心、職業教育培訓中心等一批新建及改造項目建設,完成互聯網+職業教育、軌道交通實訓中心等一批續建項目建成投用。五是對學校各項制度進行修訂完善,優化管理和運行制度體系,持續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六是推進寧夏交通技師學院納入高職統一招生平臺;設立寧夏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取得進展。七是持續發力招收新生1200人左右,確保畢業生初次就業98.5%以上。
三、2020年重點工作
按(an)照上(shang)述總(zong)體要求和主要預期目(mu)標,重(zhong)點做好(hao)以下九個方面(mian)工作。
(一)堅決(jue)打贏新型冠狀病毒疫(yi)情防控人(ren)民(min)戰爭(zheng)總(zong)體戰阻擊(ji)戰。根據自治(zhi)區交通運輸(shu)廳(ting)(ting)、教(jiao)育廳(ting)(ting)、人力資(zi)源(yuan)和社會(hui)保障廳(ting)(ting)的(de)統(tong)一部署(shu),圍(wei)繞開(kai)學前后各有側(ce)重,做好疫情防控(kong)。通過建(jian)立完善防(fang)控組織體系(xi)、建(jian)立人盯人信息(xi)摸排責(ze)任機制(zhi)、及時開(kai)(kai)展網(wang)絡教(jiao)學(xue)、嚴格落實(shi)校園(yuan)封(feng)閉管理、對標對表開(kai)(kai)學(xue)復(fu)課(ke)評估(gu)各(ge)項(xiang)要求補缺拾遺等,確(que)保分類考試學(xue)生順利開(kai)(kai)學(xue)復(fu)課(ke)。下一步(bu)將緊盯復課后的(de)防(fang)控(kong)工作,做好疫情防(fang)控(kong)與教育(yu)教學并行不怠:一是對接開學實際,進一步壓實疫情防控職責,全面提升疫情防控能力。二是建立與駐地相關機構的聯防聯控機制。進一步靠實與學校屬地政府衛生健康、疾控中心、公安部門間的聯防聯控機制,對接指導學校防控工作。三是全面做好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統籌做好返校復課與“空中課堂”兩條線的授課工作。安排好開學第一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四是嚴之又嚴做好餐飲安全管理。保障師生餐飲安全,避免交叉感染。五是進(jin)一步(bu)加(jia)(jia)強師(shi)生(sheng)疫情防控知識宣(xuan)傳教(jiao)育。加(jia)(jia)強已返校(xiao)學生(sheng)管理,做好師(shi)生(sheng)疫情防控。六是總結經驗,完(wan)善(shan)公(gong)共(gong)衛生事件應急(ji)處(chu)置體系,維護學校安全穩定。
(二)持(chi)續推進教學改革,努力提升教學質量。為學生多元成才搭建更多平臺,厚植工匠精神、磨礪職業技能。一是圍繞《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建設目標和任務,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持續開展一體化教學改革和專業方向調整,年內完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完善4-8門校級課程標準,切合專業特點,進一步加大專業教學中的計算機課程內容,構建具有鮮明交通特色的課程體系。以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方案》為指導,銜接、落實好《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等5門課程標準、《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課程標準(2020年版)》(教材〔2020〕2號)。二是加快“互聯網+職業教育”項目的建設和應用。以實施“互聯網+職業教育”為抓手,改進教學方式方法,積極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充實完善汽車、路橋專業“互聯網+”教學資源庫,進一步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鼓勵師生共建共享,實現理(li)論問(wen)題應用化和學習(xi)過程工作化。三是積極鼓勵教師開展創新研究,按專業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學創新團隊,為自治區交通運輸行業運營與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四是制訂工作方案和具體管理辦法,推進“1+X”證書改革,完成教育廳下達的“1+X”證書考評任務。五是深化產教融合長效機制建設,不斷創新校企協同育人機制,與8家以上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規劃人才培養方案,引入共建公路試驗室等,共同建設“寧夏交通學校交通運輸職業技能實訓中心”。在企業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組織學生到生產一線接受實訓教育。六是持續推進校內外各類技能大賽的組織、選拔、訓練、參賽、承辦等工作,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類教學能力比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保持汽車、路橋專業國賽三等獎的成績,爭取獲得更高等次獎勵;物流及其他賽項爭取在國賽中實現新的突破。七是推進學生社團和第二課堂建設。組建影視動漫自媒體活動小組、人工智能活動小組,定期開展路橋BIM、試驗檢測、工程測量、工程算量、中國經典文學閱讀、國學誦讀、書法、英語興趣小組等社團活動。借助博物館、紀念館等愛國主義宣傳教育陣地開展第二課堂,全方位培育高尚情操和道德意識。八是發揮學(xue)校資源優(you)勢(shi),積(ji)極探索成人學(xue)歷教(jiao)育新模(mo)式和新方法,不斷拓展(zhan)技(ji)能培訓(xun)與鑒定工(gong)作內(nei)涵,為建(jian)設交通強國做出貢獻。積(ji)極申報(bao)自(zi)治區技(ji)工(gong)院校職(zhi)業(ye)技(ji)能等(deng)級認(ren)定培訓(xun)單位(wei)。完成汽車駕駛員、公路養護工(gong)職(zhi)業(ye)技(ji)能等(deng)級認(ren)定,機動(dong)車駕駛教(jiao)練員、汽車維修工(gong)職(zhi)業(ye)技(ji)能鑒定工(gong)作。
(三)推動育人格局再上層次,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以日常行為規范為抓手,從管理、機制、文化等方面多管齊下,推動落實三全育人。一是構建“思政(zheng)課程(cheng)”與(yu)(yu)“課程(cheng)思政(zheng)”大格局,實現思想政(zheng)治教(jiao)育(yu)與(yu)(yu)技術技能培養融(rong)合統(tong)一。建設高素質專(zhuan)業(ye)化思政(zheng)教(jiao)師隊伍(wu),加強(qiang)思政(zheng)課示范課堂建設。將思想政(zheng)治教(jiao)育(yu)與(yu)(yu)專(zhuan)業(ye)課程(cheng)相(xiang)互滲透(tou),形成協同育(yu)人格局。組織愛國主義進(jin)校(xiao)園(yuan)活動,促進學生職業素質和文明素養同步提升。二是建立完善全員育人機制。合理劃分學生管理、養成教育職責職能。科學安排班主任、輔導員職能職責,打造全員參與、齊抓共管的德育工作體系,構建全過程、多層次的德育工作機制。三是健全學生德育考核機制。成立德育工作委員會,改革操行評價制度,創建德育學分制和德育重修制,將德育考核成績納入學生學業考評。四是加(jia)大力度,提升(sheng)學生自主管理能力。按照精確定位、層級培訓、職責明確的原則,建立學生自主管理體系。制定《學生干部選拔任用辦法》,推動學生自我監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五是踐行“優秀是一種習慣”的養成教育理念。以文明學生“五做到” “教室、宿舍8S行為管理”為抓手,從細節入手,引導學生培養嚴謹、節約、規范、有序的生活習慣。將《現代禮儀》《職業道德修養》等納入班會課和日常教育。六是建設心理輔導工作室,為師生提供咨詢服務。建立學生心理危機預防、預警、干預工作機制,預防和減少因心理失衡出現過激行為。七是構建班級開展日常活動、全校統籌特色活動、社團拓展個性活動的多層次校園文化格局。通過才藝展示、體育比賽、聯歡活動、校園文化藝術節、道德講堂、晨讀活動等途徑,推進校(xiao)園文(wen)化建(jian)設。八是借職業教育活動周和世界青年技能日,深入開展“大國工匠進校園” “勞模進校園” “優秀職校生分享”等活動,展示、宣傳大國工匠、能工巧匠事跡,培育傳承工匠精神。九是以建校60周年為契機,在全校師生、離退休職工和校友中開展“講交校故事,傳承交校精神”微故事、書法繪畫作品征集,共抒愛校之情、榮校之心、強校之行。
(四(si))涵養生源,進一步加強招生就業工作。進一步加強對招生就業工作的領導,統籌全校師生共同關注、共同參與招生。一是落實與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五年一貫制”貫通培養,開展“五年一貫制”教育。二是繼續做好“三年制”中專學歷教育招生,對有升學意愿的創造條件,組織參加分類考試,實現學歷提升。三是精準服務區域發展,探索退役軍人、退役運動員、下崗職工、返鄉農民工、應往屆高中或中職畢業生,開展高級工和預備技師的全日制技工教育。與轄區農村初中聯合開展勞動和啟蒙教育,幫助部分學業困難學生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儲備后續生源。四是加大宣傳力度。把政策講透,把學校辦學特色、辦學優勢講足。組織招生宣傳小組,推行分片包干。鼓勵在校學生假期回鄉宣傳招生,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徑提高學校知名度。五是加強創業就業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擇業觀和創業觀。通過動員專業科、借力校企合作、組織校內雙選會、參與各類就業招聘活動等途徑,做好學生推薦就業和定點實習工作。
(五)推進“制(zhi)度建設年”工作取(qu)得實效。建立權責清晰、嚴謹高效的管理體制和部門合作、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全面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建設,提升治理能力。一是認真審視既有制度的時效性和合理性,持續開展規章制度的廢改立。規范機構運行與辦事流程,推動工作流暢銜接。二是進一步完善目標責任管理與績效考核制度。以健全崗位職責為基礎,以品德、能力和工作成效為導向,推進績效分配制度、考核機制改革,建立科學有序的激勵機制。拓展行政管理人員的發展和成長通道,激勵在職稱評審和崗位競聘方面實現共同提升、進步,提高服務意識和執行力。三是加強政策宣傳解讀,主動回應師生關切。依法接受師生、家長、媒體、社會監督,做好學生各類專項資助經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評定、公示、發放等管理工作,形成貧困生動態管理庫,確保學生資助資金按政策、按時,足額準確發放。
(六(liu))凝心聚力,持之以恒加強(qiang)隊(dui)伍建設。鍛造有“鉆”勁、盯落實,嚴謹高效、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管理閉環系統,提升工作質量。一是在下半年開展改進工作作風集中教育,結合制度建設,明確工作程序、規范工作要求、硬化責任約束、強化目標管理、做好過程監控、注重結果應用,不斷提高學校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水平。以日常工作扣分制、重點工作積分制、創新工作加分制為原則,變年底考核為日常考核,形成“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圍。二是依照《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明確師德師風建設的目標與任務,加強師德養成與促進專業發展并舉,全方位推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以好師德涵養好老師,促進教師育德能力提升,做到立德為先,以德立學、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三是按專業、按教師能力需求,制定學期教師培訓計劃。建設完善行業專家庫,聘請勞動模范、技術能手、大國工匠、道德模范到校兼任教師,擔負授課任務。修訂《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管理辦法》,派出50名教師到生產一線學習鍛煉,培養同時具備專業教學能力與專業崗位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四是進一(yi)步(bu)加大班(ban)(ban)主(zhu)任(ren)、輔(fu)導(dao)(dao)員隊伍建(jian)設(she)。定期組織培(pei)訓,加強班(ban)(ban)主(zhu)任(ren)工作理(li)論學(xue)習和班(ban)(ban)級(ji)管(guan)理(li)技能經(jing)驗交流,探索成立班(ban)(ban)主(zhu)任(ren)名師工作室,創(chuang)造條件、搭建(jian)平臺,提高(gao)班(ban)(ban)主(zhu)任(ren)、輔(fu)導(dao)(dao)員對學(xue)生(sheng)發展規律和特點的認(ren)識,提升學(xue)生(sheng)管(guan)理(li)工作質(zhi)量。
(七)全面推進美麗校園等項目(mu)建設。以項目建設為引領,以完善辦學功能為核心,推動學校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是在已落實項目和資金的基礎上,繼續積極爭取各方支持,實施體育場看臺及維修改造、美麗校園等項目建設,打造特色校園環境、填充交通運輸職業教育人文精神。二是積極推進互聯網+職業教育、軌道交通綜合實訓中心及特色專業項目建設等一批上一年項目的續建工作,及時啟動路橋專業無人機數字測圖處理中心實訓室建設,克服疫情防控帶來的困難,力爭如期完工。三是以高質量完成交通運輸廳黨(dang)委“把交通學(xue)校建設為系統(tong)內(nei)教育培(pei)訓基地,加(jia)(jia)大對基層干(gan)部職(zhi)(zhi)工的培(pei)訓力度”為重點,加(jia)(jia)快(kuai)職(zhi)(zhi)業(ye)教育培(pei)訓中(zhong)心改造(zao)項目建設步伐,盡早投(tou)入使用(yong),提(ti)升學(xue)校服務(wu)發展大局的實力和能力,加(jia)(jia)快(kuai)形成學(xue)制(zhi)教育與職(zhi)(zhi)工培(pei)訓并舉并重的辦學(xue)格局。
(八)加強監管,筑(zhu)牢校園安全防(fang)護墻。由“內部治理、重在過程”向“外部監管、重在結果”轉變,由“事后整改”向“事前防范”轉變,抓好校園安全與治安監管。一是加強對消防、物業、安保、餐飲、浴室、超市及直飲水、電梯維保、鍋爐維保的監管和巡檢。嚴格落實安全責任,防微杜漸、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完成8#、9#、10#教學樓消火栓系統改造。二是邀請轄區消防管理部門、衛生監督部門、市場監管、安全用電等專業機構,加強對重要基礎設施及重點要害部位的技術指導監督,全力保障校園安全運行。三是始終把師生健康和生命安(an)全(quan)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及時開展衛生健康常識宣教,做好醫療保健服務。四是及時組織開展學校物業、保安等外包服務項目的招標。解決學生食堂、超市突出問題,提升餐飲服務水平。五是修訂完善校園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完善信息報告制度。組織2次應急演練,提升師生安全應急能力和水平。
(九)提高政治站位,加強黨的建設。牢固樹立“四(si)個意識”、堅定(ding)“四(si)個自信”、做到“兩個維(wei)護”,將黨建與學校事業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同考評,確保同心同向、步調一致、令行禁止。一是不斷深化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級黨委安排部署精神的學習、理解,提高政治站位,把牢政治方向。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充分利用“學習強國”等學習載體,結合“交通強國大學習”活動,督促黨員及時跟進學、全面系統學、深入細致學、聯系實際學。二是推進“作風建設年”活動開展,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持之以恒轉變工作作風,狠抓工作落實。著力解決“不敢為”“不愿為”“不能為”問題,教育黨員干部敢于擔責、善于履責、全力盡責,種好組織交給的“責任田”。三是緊盯交通運輸廳黨委對學校政治巡察,以及自治區黨委第五巡視組指出問題的整改不放松,全面完成整改任務。四是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長效機制,“聚精會神謀發展、聚力凝心干事業”,確保思想不走偏、工作不走樣。五是從制度體系、組織體系、工作機制、隊伍建設四個方面統籌謀劃學校黨建工作布局,從提升黨建工作謀劃質量、黨建任務推進質量、黨建體系運行質量等多個角度下功夫,扎實提升學校黨建工作質量。高質量完成學校黨支部重新設置后的工作銜接、學校黨委和離退休黨支部的換屆工作。六是緊密聯系科室職能、崗位職責,著力加強基層黨支部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切實抓好支部組織生活,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自下而上深入推進“七五”普法和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堅持從嚴從實抓基礎、抓規范、抓長效。七是緊緊圍繞守好意識形態陣地要求,牢牢把握學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在全面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新時代新型技術工人上下功夫。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教育同步推進,穩步推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八是全面加強紀檢監督工作。堅持(chi)底(di)線思維(wei),增強(qiang)憂(you)患意(yi)識,保持(chi)清廉本色,強(qiang)化監(jian)督問責。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限期整改,實行重點任務清單管理、全程監督、銷號認定。九是加強學校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和學生會組織建設,匯聚每一位師生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擔當實干,辦好讓全體學生、讓人民群眾滿意的職業教育。
2020年,學校各項工作機遇與困難并存,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教育廳、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心、銳意進取、砥礪前行,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一步一個腳印,以優異成績迎接學校建校60華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