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的主要任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八次、九次全會及自治區“兩會”、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各項決策部署,總結2019年工作,安排部署2020年任務。
一(yi)、負(fu)重拼搏(bo),交通運輸保持(chi)良好發(fa)展勢頭(tou)
過去的一年,交通運輸系統肩負凈化修復政治生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全行業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和建設環境條件趨緊等多重挑戰。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交通運輸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決貫徹高質量發展戰略要求,著力抓黨建、正士氣,聚力促改革、轉動能,全力強弱項、補短板,交通運輸提質增效,轉型發展,保持了“穩”的基本態勢,實現了“進”的目標追求。
(一)弘(hong)揚清(qing)風正氣,全面凈化修復政治生態。將凈化修復政(zheng)治生態作為重要政(zheng)治任務貫穿(chuan)全(quan)年工作始終,勇于刮骨療毒、志在去腐(fu)生肌。
(二)強化責任擔當,主(zhu)動服務重(zhong)大發展(zhan)戰略。對標中央和自治區戰(zhan)(zhan)略(lve)部署,在服務重(zhong)大戰(zhan)(zhan)略(lve)中體現責任擔(dan)當。
(三)深挖潛力動(dong)能,加快推進(jin)基(ji)礎設(she)施建設(she)。堅持多核驅動、多點支撐,合力攻堅重點工程項目。一是擴大有效投資。交通運輸行業擰成“一股繩”、同下“一盤棋”,全年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141億元,為自治區計劃任務的118%。石嘴山市、固原市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220%。二是攻堅重大項目。“五路一橋”6個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其中京藏高速“四改八”主線通車運營,涇源至華亭高速公路主體完工,全區首個公路PPP項目石嘴山紅崖子黃河大橋建成通車。8個國省道升級改造項目按期完工,國道307線鹽池至高沙窩段等3個項目當年開工、當年建成。各市縣(區)共同發力,固原機場至市區上海路、國道110線大武口至暖泉段、隆德至西吉興隆紅色旅游公路等地方公路項目加快推進。三是完善路網結構。全年完成公路建設2220公里。全區公路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分別達到3.66萬公里、1788公里,公路網密度每百平方公里55公里,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四是拓寬融資渠道。加強溝通協調,爭取交通運輸部車購稅補助資金31.1億元、自治區政府債券56.4億元用于公路建設。石嘴山紅崖子黃河橋、銀百高速公路寧東至甜水堡段、銀川市火車站客運綜合樞紐工程等3個PPP項目全年利用社會資本資金10.8億元。
(四)增(zeng)加有效供給,提高運輸服務(wu)保障能力。堅持以人民為中(zhong)心(xin)的發展思想,讓交通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qun)眾(zhong)。
(五)全(quan)面深化改革(ge),提升交通行(xing)業(ye)治理(li)能力。統籌推進各項改革,進一步(bu)完善治(zhi)理體系,促進交(jiao)通(tong)運輸(shu)轉型升級
(六)堅守(shou)安全(quan)底線,保持交通安全(quan)形勢(shi)穩定。緊盯交通運輸重點領(ling)域、薄弱環節,堅決防范和(he)遏制重特大事(shi)故發生。
(七)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推進黨的建設。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統籌推進交通運輸系統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為交通運輸當好先行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一是黨建工作質量持續提升。通過集中學習研討、舉辦專題培訓班、專題講座等形式,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黨員干部“四個意識”更加牢固,“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兩個維護”更加堅決。深入實施“三強九嚴”工程,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夯實黨建工作基礎。二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走深走實。深入落實“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總要求,全系統舉辦集中學習班4期,組織先進典型教育29場次,開展警示教育43場次;組織調研184次,形成調研報告115篇;檢視問題331條,制定整改措施431項,整改完成397項、取得階段性成效及長期堅持34項。三是意識形態責任制落地落實。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多渠道組織意識形態學習教育培訓。推行“三級聯保聯抓”工作法,確保信教黨員全部轉化到位。優化整合內宣陣地,加強輿情監控和網絡陣地管理,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主動權。四是干部隊伍建設成效明顯。優化調整廳屬事業單位領導班子,輪崗交流處級干部68人次,廳機關干部輪崗率達75%,廳屬事業單位處級干部輪崗率達61%,激發了隊伍干事活力。離退休干部服務工作不斷加強,工青婦工作取得新成效。五是行業發展軟實力不斷增強。開展“我和我的祖國”系列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壯麗70年 筑夢交通人”廣場文藝匯演,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交通學校(xiao)在全國、全區職業(ye)技能競賽中獲得多(duo)個獎項。吳忠市客運公司乘務員張思思榮獲全國“2018年感動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稱號,“最美退役軍人”王富國同志先進事跡被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推送,在全區巡回宣講,樹立了良好的行業形象和價值導向。
二、振奮精神,準確把握2020年工作的總體要求
2020年是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快譜寫交通強國寧夏篇章、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關重要、意義重大。
2020年我區交通運輸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牢牢把握“三個著力”重點、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持續實施三大戰略中走在前列,在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上取得實效,在服務我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保“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中當好先行,守好三條生命線,走出一條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奮力譜寫交通強國寧夏篇章,為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提供堅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2020年主要預期目標為: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125億元以上,新增高速公路158公里,續建、新開工普通國省干線升級改造路段300公里以上,新改建農村公路3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技術狀況指數分別達到92、82.5、72以上。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情牽寧夏、心系交通,為我們擘畫了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的宏偉藍圖,立足國情、著眼全局、面向未來作出了建設交通強國的重大戰略決策。譜寫交通強國寧夏篇章、走好我區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我們必須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擺在首位,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交通運輸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精神,準確把握“先行官”的職責使命、“黃金時期”的發展定位、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的發展目的、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目標,搶抓機遇、順勢而為。要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的重要講話作為交通運輸服務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根本遵循,保持定力、增強韌性、實干擔當,以堅定態度、自覺行動和實際成效,把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貫穿到我區交通運輸改革發展的全過程、落實到建管養運的各方面,以實際行動和工作業績體現“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三、砥礪奮進,走好高(gao)質(zhi)量發展新路子
按照上述總體要求和主要預期目標,2020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攻堅重大(da)任務,在服務大(da)局上展現新作為(wei)。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是今年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要對標對表、理清總賬、逐項銷號,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一是補短板,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是固成果,決戰脫貧攻堅。三是穩投資,圓滿收官“十三五”規劃。高質量投資是高質量發展的支撐,是穩增長的關鍵。要緊抓項目建設,全年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125億元以上,確保完成“十三五”85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任務,為“十四五”良好開局奠定堅實基礎。實施“公路暢通工程”“國道保暢工程”,京藏高速“四改八”全線貫通,銀百、西會、涇華高速寧夏段建成營運,新增高速公路158公里;加快烏瑪高速南段施工進度,開工建設國家百項扶貧骨干通道銀昆高速項目。
(二)把握適(shi)度超前,為交通強(qiang)國(guo)寧夏篇章描繪(hui)新藍(lan)圖(tu)。《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繪就了新時代交通運輸發展的“大寫意”,我們要搶抓機遇、順勢而為,描繪好寧夏交通運輸精準細膩的“工筆畫”。一是突出規劃引領。把高質量編制《寧夏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2021—2050年)》和《寧夏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作為加快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抓手,按照構建“區內暢通、周邊聯通、全國融通”的綜合交通體系要求,系統總結我區交通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圍繞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深入分析發展形勢和政策機遇,對接交通運輸部規劃支持政策和投資方向,找準支撐帶動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著力點,推動我區交通運輸網絡深度融入全國交通運輸總體布局,為寧夏交通強國建設謀好篇、布好局。加強對地方交通運輸部門指導,地方交通運輸規劃和重點交通運輸建設項目要向交通運輸廳報備,確保全區交通運輸規劃、建設“一盤棋”。二是推動轉型發展。要主動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三是強化項目儲備。落實自治區黨委“突出交通等五大領域,謀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提升基礎支撐能力”的部署,吃透國家發展戰略精神,理清項目儲備方向,推動“錢等項目”向“項目等錢”轉變。統籌“十三五”與“十四五”規劃項目銜接,做好烏瑪高速北段等剩余國家高速待貫通路段、S35石空至恩和聯絡線等地方高速公路、國道338線中寧至中衛段等國省道改造項目前期工作。
(三)著力(li)補齊短板,在提(ti)升(sheng)綜合(he)效能上激發新(xin)活力(li)。一是增強路網通達能力。二是補足運輸服務弱項。三是提升農村公路管養水平。
(四)聚焦改(gai)革創新,在(zai)提升行業(ye)治(zhi)理(li)能力(li)上開創新局面(mian)。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全面審視我區交通運輸行業治理的得與失、利與弊,我們必須切實增強深化改革的決心、創新圖存的信心和闖關奪隘的恒心,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自治區黨委關于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戰略決策,加快完善行業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一是以事權調整為核心,建立責權明晰的行業治理體系。二是以推進“信用交通省”創建為抓手,強化事中事后監管。三是以防控安全風險為要害,完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質量和安全是交通運輸發展的“生命線”,全行業都要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切實把好質量關、安全關。要加快建立“兩個體系”。一個是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各級交通運輸管理機構和廣大企業要按照“三個必須”要求,切實把法律法規、標準規范規定的質量安全管理責任分解落實到各管理層級、業務崗位和工作人員,建立與業務工作同步安排、同步落實、同步檢查、同步考核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五)深化精細(xi)管(guan)理,在(zai)提高(gao)運行(xing)效率上(shang)開掘新(xin)動力。清理行業積弊、優化管理流程,進一步激發行業發展活力。一是建好內控制度“紅綠燈”。通過梳理業務流程、分析環節風險、制定防范措施,建立權力運行的內控體系、制約體系和監督體系。通過對預算和收支管理全口徑、資產和項目管理全過程、政府采購和合同管理全方位的控制,運用信息化手段將內部管控要求整合固化,編織“內部權力”的剛性“制度籠子”。開展清產核資工作,理清家底,建立臺賬,完善手續,強化資產管理,杜絕“糊涂賬”。強化行業“三基”建設,樹立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的鮮明導向。推動交通運輸行業基層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優化決策執行機制,狠抓基礎性工作落實;加強基本功訓練,練好政治能力、理論學習、專業技能等基本功。二是用好專項整治“手術刀”。三是把好督查考核“指揮棒”。四是活化交通運輸“人才流”。把握人才培養規律,改進人才培養工作,引導和激勵人才健康成長。培育一批引領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高精尖新”專業技術人才,一批支撐交通運輸各個領域高水平建設的“能工巧匠”,力爭在國家、自治區范圍內推薦出“拿得出、叫得響、信得過、頂得上”的頂尖人才,為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人才保障。
(六)涵養政治生態,在夯實(shi)黨建(jian)基礎上實(shi)現(xian)新提升。始終把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激濁揚清,革故鼎新,合力奏響新時代交通運輸系統黨的建設風清氣正、琴瑟和鳴的交響樂。要強政治,實現理論武裝常態化。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長效機制。堅持和完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明確學習主體、豐富學習內容、確保學習效果。加強干部職工教育管理,全面提升干部職工黨性修養和能力素質,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支持交通學校建設交通行業教育培訓基地,建立健全干部教育管理各項制度,啟動全行業干部輪訓計劃。要強基礎,實現黨建工作標準化。深入推進“三強九嚴”工程,全面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實施黨支部規范化標準化建設,進一步壓實各級書記黨建工作責任。研究開發寧夏交通智慧黨建管理平臺,針對機關、事業單位、基層特點,進行分級分類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強化“五個認同”,落實“三個離不開”。把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好、鞏固好、發展好。要強執紀,實現政治生態清朗化。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各項制度,落實“四項工作”機制和“黨委直接管理、派駐監督指導、垂直考核評價”的紀檢監察工作管理方式,配齊配強各級紀檢監察機構,強化執紀監督問責。堅持和完善整改落實制度,把巡視、審計反饋問題整改與黨的建設工作緊密結合,將整改落實的成效轉化為增強黨性觀念、提升工作水平的強大動力。加強交通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繼續開展內部政治巡察,做好內部審計工作。要強作風,實現為民服務精細化。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持之以恒轉變工作作風,狠抓工作落實。著力解決“不敢為”“不愿為”“不能為”問題,教育黨員干部敢于擔責、善于履責、全力盡責,把更多的時間安排在基層,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項目,把更多的問題解決在一線,種好組織交給的“責任田”,當好改革發展的“排頭兵”,干好為民服務的“分內事”。要強隊伍,實現干部任用規范化。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方針,加快干部隊伍建設。把交流輪崗作為加強干部培養鍛煉和監督管理的重要方式,不斷加強結構性、培養性、針對性和回避性交流輪崗,優化干部資源配置。打通廳機關與廳屬事業單位、市縣交通局之間、廳屬事業單位之間干部流通渠道,激發干部創業活力、干事動力。